2024年10大海外社交媒体趋势

2024年来了,光阴似箭,但社交媒体的变化却快得像火箭,昨天你还以为自己错过了某个新潮流,霎那间,今天那个潮流已经不再入流。

我没有水晶球预测下一个潮流,但我会尝试从大环境与大趋势,为各位导航,一同起步,探讨社交媒体在2024年的新方向。

1.文字不死,千字文成新宠
2023年最瞩目的社交媒体新闻之一,就是Twitter改名为X。

Twitter超过90%的收入来源是靠广告,Elon Musk入主后,由于他的无定向中二病,吓走了不少广告商,再加上他亦不打算向广告商买账,昔日X的广告市场,相信会逐渐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

事实上,Elon Musk对X(Twitter)带来的改变,令这个社交平台一波多折,至目前仍处于业务极不稳定的状况,但相信,Elon Musk正积极改变X的商业模式,试图把它带往一个不需要靠广告生存的方向。

但另一边厢,在新力军Mastodon和Meta的Threads带动下,除X以外,以纯文字贴文主打的社交平台,亦重新获得关注。

X还是以英语为主流的平台,在香港,却有不少使用中文写贴文的用户在Threads上逐渐活跃起来,除了不同界别的KOL,也开始有明星名人进驻。

显而易见,乘着Instagram的优势,Threads在渗透非英语的本地语言社交网络上,比起X较有优势。

而制作照片、影片或多媒体内容通常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但寥寥数十字的纯文字发言,灵感一来,就能随兴趣就写,畅所欲言。

说穿了,在社交平台上的生态,纯文字内容需要更加简洁有力,才能吸引眼球并引发讨论。

X、Threads和Mastodon等社交平台,其纯文字贴文,一般都以100个字的短打为主,而Facebook这类「传统」的社交平台,则较为偏好「千字文」内容。

你没看错,在Facebook上,千字文确实越来越常见,亦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Facebook此举,动机当然是为了延长用户停留在平台的时间,一篇有一定文字密度而又能为读者带来价值,能够有机会留得住读者的纯文字贴文,一般会自动获得较佳的自然触及率。

纯文字内容在社交网络复兴,这可能将成为网志(Blog)的第二波。

2.新世代搜索引擎:社交网络
搜索引擎霸主Google地位不保,即将被社交平台的搜索功能取代?

这已是2022年的新闻了,Google高层Prabhakar Raghavan发表了有关「超过40%的Z世代更喜欢使用TikTok或Instagram进行搜寻,而不是使用Google搜索引擎」这言论。

接下来这两年的发展,证明了他的忧虑不无道理。 社交App正逐渐蚕食传统搜索引擎的市场,并步入一个新的搜寻时代。

年轻一代倾向于直接在社交App上进行购物研究或寻找美食,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社交行为。

此外,社交App上的地标搜寻,由于有照片和评论的辅助,也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香港没有TikTok,但我们却有越来越像TikTok的Instagram,以及不再只是中国消费者才使用的小红书,这些平台内建的搜索功能,已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日常使用习惯,直接挑机Google。

社交搜索的算法也在改变,有趣的是,昔日你以为只有坐拥大量追随者的「大户」才会排名在较前位置,但其实这优势已逐渐成为历史。

近期社交搜索的答案排名,越来越趋向以关联性和可靠性为关键,各大社交平台,包括香港较多人用的Instagram,都正朝向这方向调节其平台的算法,这可能是非「大户」的新秀内容创作用户的喜讯。

3.社交影片,由碎片化转长片化
TikTok的出现,带动了全球的短影片热潮,但随用户习惯的改变,无论是短影片或长影片,也不断在重新定义。

有别于YouTube动不动一个小时以上的长影片,社交平台上,本来主打5至15秒的短影片,近年开始走长短两极化,Instagram Reels及TikTok已再三延长了长达15分钟的影片上载长度。

X更扬言,将推出高级订阅服务,让付费用户上传长达两小时的影片,显见用户或内容创作者,对长影片的需求日增。

不短过一分钟是基本,三到五分钟的长度,已逐渐成了不少社交「长」影片的新趋势,平台的演算法,亦倾向鼓励这类长度的影片。

此外,用户行为正在改变,正如上面所讲,他们由传统搜索引擎,转向社交平台寻找答案。

长影片更有利于深入地说好一个故事,以及对FAQ作更详尽的解说,与此同时,长影片亦提供了电视以外的不同娱乐,正好补完了另一种娱乐内容的生态。

4.社交私密化,人人在说悄悄话
社交平台上的互动,正在转向地下进行。

品牌账号经营者总是在抱怨,社交平台的互动率(Engagement Rate)屡创新低,亦质疑社交平台刻意打压了他们的自然触及率,但他们却忽略了,就是传统的社交平台用户行为,正在急剧改变。

由于社交网络内容进一步商业化,广告越来越多,用户亦减少了在动态消息(News Feed)上发表贴文,亦减少了在平台进行公开互动。

与此同时,由于大家越来越注重网络私隐,用户之间却多用了私信功能,社交互动亦多了在私密的环境中发生,这个用户习惯改变的现象,大家都没见到,但却正在每天发生。

就连Instagram一哥Adam Mosseri都曾公开承认,Instagram的使用率增长,主要都在Story和DM上,他亦意识到,Telegram正是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手。

因此,Instagram最近推出了Notes,一种只能在DMs里存在并可以回答的文字状态更新; 亦推出了Broadcast Channels(暂时此功能只开放给有帐号认证的内容创作者),一如Telegram,可进行以一点对多点的频道广播。

品牌及内容创作者若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可能就要在私讯内容上多下苦功,甚至是,品牌需要把客户服务团队,移植到社交平台的官方帐号,鼓励用户透过私讯查询问题。

品牌账号管理者亦不应拘泥于昔日标准的互动数字,要接受新一代用户不喜欢公开社交互动这现实。

最后,品牌必须注意,当越来越多互动都只生DM的私密空间进行,当进行竞争对手的社交网络监察时,将会变得困难重重,因为社交监听及分析工具,根本无法触及对方账号的私讯活动。

5.LinkedIn进化论:不只是名利场
LinkedIn向来都是「老板级」用户的名利场,但不得不留意,近年一个显著的趋势是,Z世代将在LinkedIn的用户群中占据更大的比例,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

这些年轻用户多半对其他主流社交平台的过度商业化内容和接连不断的无意义争论感到厌烦,他们更青睐于在LinkedIn上寻找与其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交内容和互动。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在COVID-19期间,LinkedIn这个原本专注于职场社交分享的平台上,用户开始多分享一些个性化的生活动态,展示职场成就以及打卡照片,已经成为新常态。

然而,在全球逐渐进入后疫情时代之际,LinkedIn则表明了要积极回归其作为专业社交平台的初衷,鼓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发表更多相关的专业个人见解。

2023年第四季度,LinkedIn推出的Top Voice徽章功能,正是为了激励用户发表更有深度的专业内容。

事实上,LinkedIn已在逐步调整其算法,提高那些较具有专业知识的内容的可见度。

LinkedIn认为,当内容根植于专业知识分享时,尤其是那些来自用户专业社交圈中熟悉人士的内容,才能发挥平台的最大价值。

潜台词是:在2024年,如果你想你的LinkedIn帖文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你除了要更积极在LinkedIn扩大人脉网络和追随者数目,此外,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内容,才是致胜关键。

炫耀成就、活动打卡这类刷存在感的内容,大家都可能看闷了,2024,搞搞新意思吧。

6.社交媒体编辑新副手:GenAI
如果你还在犹豫,应否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来生成内容的话,我会建议你:先尝试,后修正。

AI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

这取决于你是否知道如何运用AI,在未来的职场中,被取代的,只会是那些不懂得使用AI的人,而并非所有人类。

正如当年搜索引擎的出现一样,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GenAI将成为社交网络管理员创作内容的得力助手,它能够协助你寻找灵感,整理思路。

但你不应该仅仅被动地使用它; 你必须将更多的个人创意输入,确保你在内容生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主动参与。

GenAI也能助你广纳百家之长,提供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建议,从而更有效地,创造出针对特定信息的内容,以及同一主题、不同版本的内容变奏。

这对你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不同版本测试、比较不同策略的效果,无疑是一大助力,令你的工作更加轻松。

2024年,每位社交网络管理员的身边,都应该有这一位如影随形的战友。

7.手机视频时代的黑马:YouTube Shorts
YouTube Shorts只是TikTok的东施效颞。 相信很多人都这样认为。

某程度上是,某程度上又不是。

但事实上,YouTube除了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更是全球第二大活跃的搜索引擎,它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态,而这生态,YouTube Shorts所扮演的角色,将会日益重要。

根据Google Trends发表的最新数字,自2021年推出以来,美国人YouTube Shorts的使用活跃度已经增加了500%以上。

2022年,YouTube Shorts 已经坐拥有15亿月活跃用户,今年2023年结算,相信会增添起码5亿。

由于想与TikTok一较高下,YouTube 当然亦会绞尽脑汁。

YouTube正积极鼓励内容创作者,多发表Shorts内容,除了会嘉许他们获得更高的自然触及率,令收视率更高外,Shorts亦可以扮演YouTube频道增长新订阅者流的工具。

我认识一位YouTube新手,他的频道策略,便是密集地主打发表Shorts,用Shorts带动新订阅用户,同时,亦透过Shorts作为预告片的短影片,把流量带到他的YouTube长片内容去。

不少内容创作者还在轻视YouTube Shorts这个好帮手,但我却已经见到很多欧美及日本的YouTubers,已经在长短打并用,在YouTube发表大量的Shorts。

2024年急起直追,还不算迟。

8.Facebook踏上大台之路
大部分用户对Facebook爱恨交缠,边骂边用者仍然是主流。

即使增长预测显示将会逐渐放缓,Facebook的广告收入却仍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2023年,Facebook的广告收入增长了13.1%,占全球广告收入的19%。

预计到2024年,Facebook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708.2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1.1%。 这标志着Facebook广告收入将连续第四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这证明了广告客户并未离开Facebook,尽管众所周知,Facebook已步入中年危机。

除了用户群体的老化和互动率的持续下降之外,iOS隐私设定亦大幅削弱了广告效果,对于执着于「数据效益」的广告客户而言,经营Facebook变得日益艰难。

Facebook另一令人诟病的问题:假账号猖獗。

这些冒充名人或品牌的账号,令真正账号持有人,进入于泥浆摔角般的经营环境,就连Facebook本身也遭殃,事实上,平台上常见不少使用Facebook品牌识别的假帐号肆虐。

最近,一家名为东瀛游的香港公司,更对Meta提出诉讼,指控其监管不力,未能阻止假冒该企业的账号屡次成功诈骗多名客户,给他们造成财务损失。

事实上,Facebook有一套账号认证机制,会给予通过认证的账号一个蓝勾。 但是,这个获得认证的流程透明度不高,让用户感到无所适从。

尽管Facebook和Instagram最近推出了付费认证服务,但目前只对内容创作者开放,而品牌帐号仍然未获受理。

实际上,普罗用户在Facebook上发布内容的频率已经大幅下降,平台已经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品牌的主场,媒体生态大大不同。

因为惯性收视,作为广播平台,Facebook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因此其广告收入,依然强劲。

正因如此,Facebook必须对专页账号经营者多加照顾,才可避免令更多用户意兴阑珊,纷纷离场。

惯性收视不会永远,大台影响力亦有消失的一天。

9.后TikTok时代的社交购物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没有一个社交平台能够逃离商业化这紧箍咒。

TikTok的主要战场,依然是Gen Z或更年轻的用户群,但随着用户人口的急速增长和成熟化,随之而来,无可避免的,就是更密集式的商业活动。

累积了中国市场网红带货的经验,TikTok早已打响社交电商的如意算盘。

随着2023年在App内推出TikTok Shop,TikTok进一步加快了在欧美市场的社交购物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那些有份带动电商的TikTok内容创作者,亦进一步受到平台的重视,算法也大大加强了推送他们内容的力度。

然而,TikTok的高度商业化,加上伴随商业活动而来的购物诈骗及冒牌产品问题,使得部分内容创作者逐渐忘记初衷,这相信很快便会让部分TikTok用户感到嫌弃。

TikTok在年轻用户群中的一面倒优势,亦不可能无止境地持续。 与此同时,一直虎视眈眈的YouTube Shorts和Instagram Reels,亦将进一步蚕食TikTok的市场份额。

香港市场没有TikTok,但TikTok开创出的网络生态,却一直在影响着其他平台,值得大家继续留意。

10.呃Like是浮云,分享是关键
网络潮语有云:同意请分享。

但现实是,要一个陌生人不单同意你的观点,还乐意帮你四处宣传,太难。

任谁都知道,点赞、响应、甚至是粉丝,真金白银透过正途落广告成功争取的,在淘宝买假的,都有办法。

可是,唯有分享,才代表了你的内容具的真正价值。

无论在Facebook、Instagram或其他社交平台,当有人在News Feed、Stories、DM,或甚至是平台以外的地方分享你的内容时,代表他们愿意以自己的信誉,向自己朋友推荐你。

正因如此,经营社交网络账号,能够做到有受众乐意分享你的内容,这才是最高成就指标,当然,社交平台的算法,亦会因为这个数字,给你派发更高的自然触及率。

最近不同社交平台的算法,都是朝这个方向走,因此,如果真的要认真跑数的营销人,2024年,我会建议你应该集中力量把内容做好,提高内容的分享度。

作为品牌,要先了解你在为谁制作内容,以及他们关心些什么,而并非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分享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亦是你真正要积极获取的Social Currency。

品牌先获得消费者信任后,其他的数字,点赞、回应、或甚至是新增粉丝,就会随之而来。

2024年,一起来努力制作一些更能够提供价值的内容吧。